寬帶和城域網的蓬勃發展使光纜市場逐步回暖,ASON、MSTP、ULH等技術登堂入室,成為運營商的新選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內廠商只有枕戈待旦,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儲備,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光纜市場總體回暖
進入2005年以后,國外廠商光纖光纜庫存基本售罄,國內廠商也加快了資本整合的步伐,再加上因為寬帶和城域網市場蓬勃發展帶來的整體市場回暖,光纖光纜產品的市場均價首次出現了三年來的平穩態勢。
由于市場的全面回暖,2005年中國的光纖市場規模達到了1500萬芯公里,較2004年的1400萬芯公里,增長幅度為7.2%。
但是目前國內已投產的光纖生產廠的年生產能力已超過3000萬公里,在不考慮進口產品的情況下,產能就已是實際需求的兩倍以上,市場競爭依然激烈,國內廠商的生存壓力較大。雖然國內企業在光纖反傾銷案中獲勝,但是在依然嚴峻的市場大環境面前,國內光纖光纜業的生存環境并未立竿見影地好轉。國內光纖光纜的市場價格并沒有因此而反彈。
設備市場穩中有升
2005年,在整體市場環境日益趨好的情況下,中國光通信設備市場也擺脫了近年來低迷的狀態,開始逐漸發力。這其中,隨著寬帶數據業務逐漸成為中國電信市場的新亮點和運營商眼中的新“搖錢樹”,寬帶城域網的建設也順理成章成為運營商網絡建設的熱點,2005年中國光城域網的建設依然保持較高的速度和規模,相關產品如CWDM和MSTP的需求量和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紤]到2000年前后,中國主要運營商首次完成了覆蓋全國的骨干光傳輸網建設,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隨著IP語音和多媒體數據業務的快速增長,其骨干網光纖帶寬利用率直線上升,已經接近飽和,為此,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鐵通等在2004年已經開始了骨干光傳輸網絡升級建設,這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有助于國內光通信行業的復蘇。展望未來幾年的發展,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西部大開發等國家級工程基礎設施建設的全面鋪開,以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國鐵通、中國衛通等六大電信運營商全面競爭格局的深化,和3G移動照的發放等利好因素,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中國光通信產業市場的持續增長。
技術成為制勝法寶
與無線和數據通信領域相比,2006年中國光通信設備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更高,技術實力已經成為設備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敲門磚”,一些性價比高的新技術逐漸登堂入室,成為市場主流,僅靠成本價格優勢,只能在SDH/PDH低端領域占據市場份額而無技術創新的企業已經缺乏持續競爭力,面臨著被市場淘汰的嚴峻考驗。
2005年中國光通信設備市場在2004年110億元的基礎上穩步上升,達到126億元,增幅為14.5%。
就市場結構而言,目前中國國內光通信市場的主要用戶有: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鐵通等五大電信運營商,以及廣電網、軍隊網及電力、石油等專網。其中各大電信運營商是市場的主要用戶,一般占到總量的80%以上。2005年,因為寬帶數據網的持續高速發展,中國網通和中國電信更多投資在城域網建設中,同時因為IP長途語音和數據業務的帶寬增長迅速,五大運營商都對長途骨干網進行了擴容。此外,2005年以來持續的能源緊缺,也使得電力、石油等專網的光通信產品消耗量增加。
特別是在智能光網絡、城域光網絡和長途骨干網三大領域,技術創新已經成為企業參與競爭的最重要砝碼,ASON、MSTP、ULH等技術登堂入室,成為運營商的新選擇。上海貝爾阿爾卡特首次在中國城域網上采用ASON智能光網絡技術,標志著中國光通信市場競爭已經升級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這些事例充分表明,所有參與市場競爭的廠商只有枕戈待旦,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儲備,才有可能在與激烈的競爭中繼續立于不敗之地。
多業務智能化大行其道
2005年光通信在城域網領域的發展迅速更快,城域網承載的數據業務迅速增長,對綜合業務的需求也日漸增多。傳統的SDH在多業務承載能力方面的弱點日漸凸顯,使得MSTP得到了迅速發展。城域網作為電信運營商競爭的重點,高效,經濟,支持多業務成為電信運營商的共同目標。2005年中國MSTP的市場份額達到24億元,約占整體市場的19%,在城域網領域傳統的SDH已基本被MSTP取代。
同時ASON也是下一代光網絡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ASON商用的腳步已越來越近。中國網通北京通信公司首次在中國城域網上采用上海貝爾阿爾卡特的ASON智能光網絡技術建設本地寬帶綜合傳送網項目。在中國移動組織的ASON設備測試中,烽火通信Fonsweaver系列ASON設備以優異的表現順利通過了各項測試,其超大容量,高密度,高可靠性等特點得到了業界的充分肯定。這些都說明ASON必將是解決未來骨干網和城域網上進一步智能化問題的工具。當然,目前ASON在多廠商互聯互通以及標準化進程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目前,中國運營商開始更多地關注光傳輸網絡的利用率,關注如何優化網絡,使帶寬得到充分利用并加快回收成本。預計2006年及以后幾年中,中國運營商需求將主要集中在長距離光骨干傳輸網、多業務IP光城域網、ASON智能光交換、PON及FTTH全光接入等方面。
為了更好的應對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國廠商應該加強加大在光通信基礎材料工藝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科研能力,并將這些研發成果有效的轉化為生產力,以技術創新為根本,實現產品結構優化。中國相關企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生產一代、開發一代、預研一代”的技術創新戰略指導下,根據不同的產品結構調整思路,進行研發和生產。
摘自:通信產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