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韓國是最早部署FTTH的國家,也是EPON應用最成熟的國家,但是如今世易時移,
GPON已經完全滿足規模商用需求,
日韓這一EPON最興盛的市場已經開始逐漸轉向
GPON市場。如韓國SK Broadband(下文簡稱SKB)以及日本Suo Cable Net(下文簡稱Suo)等運營商已經進行了規模部署,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以SKB為例來看,SKB在韓國的地位和中國聯通比較相像,是韓國第二大固網運營商,同時是韓國最大電信運營商KT(寬帶用戶668萬)最大的挑戰對手,目前已建設約45萬
GPON端口。那么為何處于EPON發跡地的SKB會選擇一條比較“另類”的道路呢?通過深入的分析可以發現其中的奧秘。
差異化競爭是企業立身之本。在SKB開始光纖網絡部署之前,KT已經擁有了一定數量的光纖用戶,并在韓國樹立起了光纖第一品牌的形象。如果與KT都選則EPON技術,SKB一方面無法取得規模優勢,另外在運營商也勢必陷入價格戰的泥潭;另一方面也無法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獨立、清新的品牌形象。對不甘落后并致力取得領先地位的SKB而言,走一條不同于KT的路線已成必然之舉。SKB選擇
GPON能夠確保相對KT的技術優勢。對SKB而言,選擇
GPON能夠有效提升服務品質,降低運維成本,取得技術競爭優勢。
相對KT分散的客戶群分布促使SKB在技術上更傾向于
GPON。SKB處于競爭者的地位決定了其潛在客戶群分布沒有KT那么集中,EPON低分光比和短傳送距離(一個端口最多接入32個用戶,這種用戶密度下最大只能支持10公里)不能滿足這種分散用戶覆蓋,選擇
GPON可以有效解決用戶這個問題。拿
GPON當前廣泛商用Class B+而言,單端口可同時接64個用戶,可以覆蓋10公里的用戶;如果和EPON一樣只接32個用戶,覆蓋范圍則可以擴展到20公里;如果通過進一步降低接入用戶密度,最大可以支持60公里。如果采用了更高光功率預算的ClassC+技術,這一數據還會進一步提高。這對SKB而言,簡直就是量身定制的競爭利器。
競爭地位促使SKB選擇
GPON這一更具性價比和發展潛力的技術建網。在人們的主觀印象中EPON的建網成本似乎要比
GPON低,但SKB考察發現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SKB認為,FTTx網絡分為OLT、ODN和ONT三塊,而ODN和ONT是成本最高的部分。
GPON支持1:64的分光比建網,主干光纖和PON端口比EPON節省一半,其充足的光功率預算大幅降低了ODN施工難度,部署工期,ODN一側的成本得以降低。此外,EPON受限于芯片廠家技術能力,在ONT部分EPON的低功率光模塊的成本優勢被終端的低集成度抵消了,相同配置下的EPON ONT整機價格反而高于
GPON ONT終端。在同等規模和相同業務情況下
GPON端到端建網成本更低,在FTTB模式下
GPON與EPON成本相當,但卻能提供2.5倍于EPON的帶寬;在FTTH的高端價值用戶方面,
GPON每用戶投資成本則遠低于EPON。
更為完善、更具發展潛力的產業鏈促使SKB堅定信心選擇
GPON。光接入產業鏈可以分為關鍵器件環節、系統設備環節和最終應用三大環節,無而論在哪個環節,
GPON的支持者都遠多于EPON。就
GPON關鍵器件而言,全球有9家芯片供應商,而EPON僅有三家;就
GPON光模塊廠商而言,目前全球有超過20家供應商,而EPON大約在10家左右;就主流設備供應商而言,全球有9家供應商,而EPON只有四家;就運營商而言,TOP10固網運營商有9家選用
GPON,選用EPON的只有NTT和兩家中國運營商。此外,SKB發現很重要的一點,EPON的支持者不僅少,而且支持EPON的廠商全部都支持
GPON,這一點從另一側面印證了SKB的觀點:
GPON比EPON更具發展潛力。
SKB、Suo這兩家企業在光接入的成熟市場,EPON技術的發源地沒有“順勢而為”,而是堅定的選擇了
GPON,中國這一剛剛起步的FTTx市場中也有中國移動這一電信巨擘獨具慧眼得選擇了
GPON,更多的歐美運營商也將
GPON作為唯一選擇,這些都印證了
GPON將是光接入網絡的主流。
中國電信集團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在2009中國光網絡研討會上對PON產業做出了預測:“2009年是
GPON起飛年,但是EPON將繼續領先
GPON;2010年
GPON將進入規模應用,市場規模將逐漸開始領先 EPON;而2011年,
GPON市場規模將全面超越EPON;預計到2013年,
GPON市場規模將是EPON的3倍,并成為主導技術。”
SKB和Suo選擇
GPON這一舉動對
日韓這一EPON成熟市場拋下了一枚重磅炸彈,從SKB的例子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技術選擇與戰略目標的統一,
GPON對SKB而言無疑是一劑良藥。對于國內電信運營商來說,首先要對自己的目標和現狀有清晰的認識,是追求起跑階段的加速獲取起點的領先地位,還是調整呼吸謀求最終勝出,這須要獨具慧眼的人才能決斷。無論如何,FTTx的發展對最終用戶來說,都能通過獲得新的光纖網絡獲得更豐富的業務、更好的業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