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制造商——康寧公司信誓旦旦的時候,千萬不要懷疑它的決心,盡管誓言已經繞梁大半年之久。
10月13日,記者獲悉,康寧公司正著手對中國區光纜業務進行整合,把旗下的北京康寧光纜有限公司和成都康寧光纜有限公司合二為一。
康寧二合一
去年12月18日,北京康寧的揭牌式儼然成了公司的誓師會。會上,康寧將“中國最大光纜生產企業”的擔子重重地壓在了北京康寧總經理朱克明肩上。
然而康寧并沒有足夠的等待時間,僅僅10個月之后,就悄悄捧出了另一項“光纜老大”的速成計劃。
記者就合并事向康寧公司求證時,公司的反應有些諱莫如深。成都康寧副總經理唐麗萍拒絕就此事作任何評論;北京康寧總裁辦某人士雖然證實“事情正在進行中”,但對具體計劃則只字不提;公司中國區總部則索性以“業界傳言”為由矢口否認。
盡管如此,事情的眉目已若隱若現。
康寧中國的合作方——中國普天副總裁、成都普天電纜股份有限公司(1202,HK)——董事長徐名文表示,跨國公司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調整屬于正常的企業行為,普天正在與康寧就此事進行協調,但其間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成都康寧的前身是成都西門子光纜有限公司。2000年,康寧公司在對西門子全球光業務的10億美元并購案中,將其納入麾下。新公司中,康寧與成都普天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各占50%的股份。
同樣,在對朗訊中國光纖事業部(包括北京光纜工廠和上海光纖工廠)的兼并過程中,康寧再次與中國普天聯姻。新掛牌的北京康寧股東方除了康寧公司外,還包括中國普天、北京兆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北京西海工貿公司。新公司中,康寧以67.65%的股份控股。
入主成都康寧后,康寧隨即向合資企業投入1.2個億進行二期基地擴建,使其光纜產能達到350萬芯公里,成為了康寧在亞太最重要的產品供應基地,當年即在國內光纜征戰中取得了8.4%的市場份額,僅屈居長飛之后排名第二位。
長飛作為我國第一大光纖光纜生產商,目前光纜產能在500萬芯公里左右,烽火通信(600498)緊逼成都康寧,約300萬芯公里。
而一旦5條生產線、產能約100萬芯公里的北京康寧攜手成都兄弟公司加入戰團,近500萬芯公里的合力就不得不讓對手們提起精神了。
逼出來的捷徑
或許老大抑或老二的名頭并不對康寧構成直接誘惑,因為公司在華光纜業務首先面對的問題并不是擴張和膨脹,而是整合難題。
迄今,康寧在華投資已經追加到了近5億美元,光纜部分投資主要包括去年收購北京/上海朗訊所花的2.25億美元,以及入主成都康寧的一個億。
而康寧的賬并不怎么好算。
國內一光纜公司高層說,將公司其他股東投資計算在內,北京康寧和成都康寧總投資超過50億人民幣,而同樣規模工廠的創業投資總額只需要20個億左右。
他認為,通過購并控股兩家光纜企業,康寧在投資成本上就花了不少冤枉錢。
不僅如此,市場狀況更是讓康寧感到尷尬。目前國內共有約70家左右光纜企業,下游光纜產品的生產能力至少3倍于實際市場需求量,無論誰的生殺處境都相當嚴峻。
以成都康寧為例,2002年,公司虧損額為7761萬元人民幣;今年上半年(截止6月30日),成都普天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中報顯示,成都康寧光纜產品銷售額為8279萬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1.88%。中報稱,光纜平均銷售價格47.9%的降幅使得公司經營業績“十分不理想”,“給公司生產經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另外,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是,“一個品牌兩個公司”,市場競爭中左右互搏的鬧劇在所難免。該人士稱,成都康寧和北京康寧經常會在同一場工程競標中出現,標書陳述上自打板子,互相對同一品牌產品挑刺的情況經常出現。
整合難題
然而由于合資的復雜性,“二合一”牽動的不僅僅是康寧一家的神經。
一方面,新公司結構中,兆維科技、中國普天這些強勢合作伙伴的股權蛋糕如何分配?北京康寧股權關系相對復雜,除了康寧公司占股66.7%外,兆維科技、中國普天和北京西海工貿公司分別占公司20%、5%、7.5%的股份,再加上成都康寧中國普天現有的50%股權,整合后的各方利益如何再分配,將是個難題。
另一方面,高層人事變動上,如何完成兩個管理層向一個管理團隊的“無痛手術”?就目前狀況來看,康寧是兩家公司運營的實際操盤手。北京公司總經理朱克明和成都康寧總經理海勒博士(Dr. Werner Helle)都是康寧系高層,他們分別在前兩次購并活動中自朗訊和西門子投誠康寧旗下。北京康寧各股東中,兆維科技和中國普天并沒有派駐高層參與操作公司具體事務。成都康寧的關系有些復雜。公司總經理雖然師出康寧,董事長郭愛清和惟一的一個副總經理(原來有兩個,另一個也是由成都普天電纜派駐)唐麗萍則都是普天系人物,前者是成都康寧股東成都普天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現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