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半導體產業正面臨「貿然登陸違法」、「不登陸競爭力逐漸喪失」的兩難困境,反觀同屬「兆元產業」的TFT面板,雖然現今面對來自大陸業者的競爭仍屬輕微,不過,亦有業內人士認為,臺灣面板廠商合并的最佳時機其實已經過去,以半導體與面板兩者同屬技術與資金高度密集的特性來說,今天半導體業者所面臨的問題,未來面板業者通通都要再「痛」一次,主管單位實有面對問題、設法解套的高度壓力。
面對大陸積極發展半導體與TFT產業的決心來說,其實臺灣這邊主管單位的態度或是種種管制作為,對于對岸并無太大的影響差異。以半導體晶圓代工來說,光是臺積電與聯電這兩家臺灣公司,幾乎已經可以吃下全球八成的晶圓代工市場占有率,但是,大陸還是強力扶植中芯等業者,積極介入這一塊市場。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如果你今天要投資做一種生意,但是市場上已經有一家幾乎寡占市場的競爭對手,相信在將大把銀子投進去之前,你應該會有相當長的一段考慮期,思索著要如何從這不到二成的市場空間里,殺出一條血路以求生存。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人大概不會選擇去做這樣的生意,因為成功機率不高。
但是,大陸卻這樣做了,原因在于他們很清楚大陸市場本身就是一塊相當大的吸鐵石,從科技產業的上中下游供應鏈來看,廣大的腹地、人口、市場,已經讓大陸可以從過去的單純低成本組裝基地,往更上游的技術密集產業發展。
這樣的情況,其實對現在臺灣的面板業有相當大的隱憂,面板業者都清楚,除非友達與奇美兩只大老虎合并,否則其它「大并小」、「小并小」的合并案,基本上都很難影響到整個亞洲面板業的生態。因為,現在大陸已經激活面板投資案,就算臺灣一直縮減家數,大陸還是照常投資,市場上的面板廠總量并不會減少。但是友達與奇美的合并想法,一來難度很高,二來這兩家公司至今的營運狀況還可以,就算不想合并也沒人有辦法。
重點在于,雖然目前臺灣面板廠還不擔心大陸的競爭,但是對方開始殺價求生的不利影響其實已經造成,未來若臺灣官方仍然無法拿出有效、合理的管控措施,也只會造成面板廠必須登陸、偷跑的情況再度上演,跟今日的半導體爭議沒有兩樣。
文章出處: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