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N與MSTP如影隨形,在ASON引擎的驅動下,MSTP開始了它的又一輪“飄移”
迫于多業務和NGN的雙重壓力,一向理性的運營商們還是不得不加大了對MSTP的投入。
需求定制
繼2001年中國網通MSTP測試,2002及2004年的中國移動MSTP測試以及2003年中國電信MSTP測試之后,中國聯通總部又針對目前市場上所有主流廠家進行了大規模的MSTP選型。這些測試和選型不僅大大減少了運營商對于單一設備提供商的依賴性,降低了風險和成本,而且使組網形式更加靈活、網絡結構更加清晰。中國聯通基礎網絡部經理沈文粹告訴記者,目前聯通已經將MSTP作為光網絡建設的核心。毫無疑問MSTP已經成為運營商網絡部署中一顆重要的棋子。
然而當各大運營商蜂擁而上時,MSTP似乎更鐘情于新興運營商。
相比傳統運營商而言,新運營商對于城域網的投資顯得捉襟見肘。受資金、局站條件以及客戶來源的限制,新興運營商顯然不能像傳統運營商那樣采用全覆蓋方式構建重疊的業務網。而只能通過兩個業務網節點完成多種業務的承載和接入。這樣的網絡環境讓附加以太網、ATM功能的MSTP有了用武之地。
中國移動中京郵電通信設計院一所總工高軍詩告訴記者,雖然MSTP設備具備L2層交換和ATM交換的能力,有一定的業務處理功能,但與傳統的數據設備相比,其業務處理能力還較弱。因此對于傳統運營商而言,由于有大量的用戶支撐,沒有必要放棄現成的網絡重新構造多業務網絡??梢娫诳粗丶夹g優勢的同時,還得依據網絡的實際需求,合理引入MSTP。
漸行漸進
雖然MSTP將所有業務納入到一個傳輸平臺中,極大地方便了網絡的管理和運維。但往往很多技術在理論上是可行的,而在實際應用中卻又難以盡善盡美,當然MSTP也不例外。伴隨著對多種業務的傳輸和融合,MSTP一直在實踐中不斷地挑戰和完善自己。
可以說實現網絡資源優化配置是MSTP被看好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運營商發現,MSTP并非想象中那么完美,中國聯通技術部王健全表示,目前的MSTP技術僅僅是在原SDH的基礎上實現了二層的交換,尚沒有實現控制和傳輸的分離。因此雖然提供了流量工程的功能,但是在節點為雙路由的情況下,無法真正體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業內專家建議,MSTP可以在設計上采用內嵌其他層面技術的方法使其可以不斷的升級,通過內嵌GMPLS后,MSTP就可以實現控制和傳輸的分離。另外如果在MSTP組成MESH網的基礎上引入GFP+LCAS的功能,就可以滿足城域網絡中業務種類多,帶寬需求復雜和動態實時的苛刻要求了。
另外目前MSTP組網也僅僅限于環形網絡,沒有實現MESH化。這對于未來以MESH網主導的城域網而言,MSTP顯然還是沒有到位。強化流量工程在MESH網中的功能將是MSTP的一大重任。
MSTP智能化
除了MSTP技術本身的完善之外,它和ASON的融合成為業內關注的一個焦點。作為下一代光網絡的兩位主角,他們的聯袂出演似乎更讓人期待。
業內專家指出,從光網絡的發展趨勢來看,在光傳送網中引入控制平面,通過ASON來快速提供新業務并實現業務的端到端調度和保護,將成為MSTP發展的風向標。
當IP業務成為網絡的主流業務后,其業務量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見性對網絡帶寬的動態分配要求將越來越迫切,實時進行動態配置能力成為傳輸網的必備條件。同時以多業務為特征的城域網逐步引入智能特性,特別是與ASON技術的結合,將從根本上提高城域傳送網的管理與控制能力,為用戶提供可定制的、可分等級的服務。
可以說基于ASON的智能引擎加速了MSTP的演變進程。通過引入智能特性強化控制平面,極大地增強光傳送網絡的生存性、擴展性和靈活性。作為光傳送網演進策略的重要組成,加快電路的配置速度,提供更高的帶寬利用率使各大運營商和制造商對ASON技術都給予了廣泛的重視。南京郵電大學范忠禮告訴記者,目前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國內運營商相繼舉行過大規模的ASON設備測試,在推動ASON實用化的同時,也驅動著它與MSTP的融合。
另外IPTV等廣播型業務對現有的傳輸網絡的組播功能和BUNI功能提出了挑戰。對ASON的依賴是BUNI功能的一大特點,為適應城域網對IPTV的承載,華為,烽火通信等廠商已經研制出了支持組播和BUNI功能的ASON設備,并實現了與MSTP的完美結合。
毫無疑問,豐富的市場應用已成為MSTP迅速演進的催化劑,從全面融入LCAS、GFP、MPLS、RPR等各種技術到下一代光網絡的平滑演進,MSTP將迎來一次次創新,并在不斷更迭中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