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n Haran認為,EPON無論就產品還是技術的成熟性而言都占據優勢,而且現在EPON的成本已經降低到一個足夠低的水平,使得大規模部署成為可能。
隨著廣電部門在全國進行EPON+EOC技術的大規模網絡雙向改造,以及中國網通為奧運項目進行的EPON接入網建設,關于EPON和GPON技術之間的爭論似乎可以告一段落。
測試EPON贏得主動
不過,國內最大的固網運營商中國電信對GPON和EPON技術的選擇遲遲沒有表態。由于對發展FTTH比較謹慎,中國電信的基本態度是在EPON和GPON的兩個測試都完成后,基于測試結果選擇一種技術。目前,中國電信已經對EPON進行了長期測試,而由于GPON尚無ASCI芯片推出,GPON技術的測試仍未提上日程。
這時候,芯片廠商的動向就非常值得關注。在近日舉行的上,主流PON芯片廠商PMC首席技術顧問Onn Haran在EPON和GPON技術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EPON,并鮮明地提出“沒有理由繼續等待GPON”。
PMC此前通過收購Passave進入FTTH市場,并且在中國電信的測試中第一個推出符合其端到端規范的EPON芯片。在FTTH的增長量超過DSL的日本,PMC稱自己的市場份額接近百分之百。而Onn Haran此前曾參與過PON技術標準制定相關工作。
談到不再等待GPON的原因,Onn Haran表示,在一年半前,中國電信開始大規模FTTH技術測試的時候,無論在技術成熟度,還是商用經驗上,EPON都比GPON擁有兩年的領先優勢,而現在EPON仍然領先GPON兩年。
以設備的互操作性而言,在18個月前,EPON設備之間沒有提供互操作性,而經過MAC互操作性和基本的OAM互操作性這兩個測試階段之后,目前,EPON已經能夠實現運營商控制下的OAM互操作性,距全面互操作僅一步之遙。而GPON技術仍處于EPON18個月前的狀況。而且,在過去的18個月內,真正被大規模應用的技術只有EPON。
選擇存在地域差別
對于GPON在規范性以及管理功能上存在技術優勢,有利于多廠商設備之間互通的觀點,Onn Haran表示,這事實上存在著兩種互相沖突的需求:運營商希望能夠不斷拓寬規范的內容,把新的或者現在還沒有的服務納入進來,從而使CAPEX投資得到最大利用。但是,規范過多顯然會增加編碼和測試的時間,不利于技術的應用。此外,GPON可能在技術上更領先一些,或者起點更高一些。但從ATM和以太網技術間的競爭可以看到,市場最終選擇的是更簡單、更便宜的以太網,而EPON正是基于以太網的,而這就意味著它符合現在通行的網絡標準,簡單易用,標準成熟。而GPON主要基于ATM。
Onn Haran認為,這也造成了,由于不同區域市場對ATM的部署程度不同,其選擇的PON技術也有所不同。比如美國和歐洲市場的運營商,就大多選擇GPON,而在亞洲地區,EPON具有更多機會。這主要是因為歐美市場前期ATM網絡部署較為完善。
技術EPON更為成熟
此外,Onn Haran也認為,無論就產品還是技術的成熟性而言,EPON都占據優勢。通過前期參與中國電信的長期測試,EPON系統已經做好了準備,此外,現在EPON技術的成本已經降低到一個足夠低的水平,使得大規模部署成為可能。
而對目前,一些主流設備廠商更傾向于支持GPON而非EPON的情況,Onn Haran認為,任何一個大的設備供應商都不希被排除在中國電信的選擇之外,如果中國電信最終選擇了EPON,相信他們也會相應做出調整。
至于業界關心的ASIC芯片問題,Onn Haran表示,目前,PMC在ONT側已經可以提供,但在OLT側還需一兩個季度。
作者:李傳濤 來源:通信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