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2007年北京通信展在北京國際展覽中心舉行,新浪為本屆通信展的“官方指定合作網站”,也是本屆通信展最緊密的互聯網合作伙伴。
今年,我們繼續獨家與《通信產業報》聯合,在通信展現場舉辦“圓桌論壇”,按照熱門話題,邀請該領域的電信專家、企業高管及行業監管人士進行對話。
以下為:圓桌論壇第六場:適合中國的FTTH發展模式
主持人:怎么看待FTTH建設的成本構成和成本瓶頸問題。
余景文:成本的構成就這幾方面,至于說到訊設備是一大塊,今年我們公司比如,光纖光纜這塊空間,但已經沒有設備那么明顯了,因為光纖光纜是比較成熟了。
許明:首先我同意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接入網余總的意見,成本的構成在國內我們基本設備占到40%到50%這樣的比例,目前光纜布線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等等,設備還有一些下降的空間,現在有一個統計數據,有效降低成本的話,除了設備成本降低以外,也可以從方案上降低成本,比如中興提供的寬帶接入,使得整個造價有一個比較大程度的下降。另外成本在發達國家,可能占的比例更高,設備供應占20%,建設方案來講,如何有效降低成本也是今后國內運營深建設FTTX需要重點考慮的方面。
張傲:兩位嘉賓已經說的很全面,我個人理解,成本咱們通常說的包括兩方面,一個是TANPX(音),但是我個人理解,確實中國的特殊情況跟國外相比,OSX這塊所占的比重比國外強很多,我們發現設備這塊的成本大家覺得比較透明,尤其是前期題材,至少有一個起步了,設備價格我們認為相對來說目前看來并不算很高,但可能相反在OSPB、技術方案上,相對研究的剛剛起步。我們也在一個工程里發面,不同的技術方案、技術路線可能對OSP的費用要求是2到3倍,因為中國的整體FTTH解決方案提供商,發現同樣一個項目,可能大家以前對接入不像日本,日本比較成熟,這塊一個方案兩千多,可能采用比較經濟合理的方式不到一千塊錢,這塊除了成本的下降,其實在成本方案的選擇上也有很多的空間。另外關于OPEN(音譯),趨勢大家知道,國內廣泛用的是相對P2P的介入方式,很大的特點除了在設備商多個用戶,可以減少機房包括維護的工作量。咱們算成本的時候,對O的考慮相對比較少,我們也希望FTTH的產業鏈加強溝通及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把整個FTTH的網絡建設成本、運營成本下降到比較合理的程度。
主持人:有沒有跟運營商評估過,按照這樣的狀態,FTHH跟OSL有什么的差別?
張傲:只能做一個比較,因為比如在北京或者一些中小城市,就是機房的選擇,因為有些地方地廣人稀,不同的區域選擇一個機房的租金這些方面會有差異?,F在大家也大力提倡節能減排,利用光接入網從長遠來看是比較好的節能減排的方式,我們前期也做了一些研究,這方面是點到點的,每個用戶都要有對應的接口,所以分攤功耗1點幾瓦。
主持人:關于布放的成本比設備成本更決定FTD的成本構成,不知道您怎么想?
余景文:我同意,剛才我說的成本里我強調設備成本,現在從國外發展經驗來看也是這樣,比如歐美、日本,但他們和中國有一個差別,發達國家的人力成本非常高,咱們國家不明顯,還沒有體現出光纜的布放的人力成本相對價格的比重差別那么大,但是技術瓶頸還是在這里的,比如光纜的布放對施工人員技術水平的要求要比銅纜高許多,咱們線纜施工人員是幾十年的經驗,沒有太多的新技術,所以人力成本和不妨設備成本已經壓的比較低了,而我們從干線施工到接入網的施工成本就非常高了,而且高昂的設備和復雜的技術在接入網方面也是很難在短時間內降低。
主持人:是不是跟接入網的建設模式有關系。
余景文:有關系,一個是怎么合理規劃,給每個用戶接入帶寬,節省用戶的成本,另外也要考慮這種建設模式怎么節省施工成本,更利于以后運營中的維護,所以建設模式現在也在進行探討,各個公司針對自己的業務發展需要,根據自己的客戶水平情況做了各種探討,雖然現在還沒有什么普遍認可特別能提出一兩種適合中國現狀的建設模式,但建設模式已經做了很多探索了。
許明:P0N是和多個技術結合起來的,比如加DSL,差不多占了整個成本的3/4,因為最后一段距離比較短,比如在200米之內,你可以提供50兆到100兆的帶寬,完全可以滿足運營商的需求。目前來看這應該是非常經濟的模式,目前在海外也做了很多項目,比如在西歐,這是非常主流的模式,這次我們在10月上旬德國世界寬帶論壇,我們提出這樣的解決方案也獲得大會的大獎,這也說明西歐的固網運營商對這樣方案的認同,我們是從應用建設模式上大幅度降低成本,除了減少光纜布放的成本,使得整個建設成本會降到一個非常合理的水平。另外光纜布放,相對傳統的銅纜網絡來講,線纜的播放也是整個成本過程中占非常大比重的一部分,像現在我們現有的銅纜的網絡,通常到用戶的距離是3到4公里,按照現在的成本,每個用戶的銅纜的成本是1000塊錢,并不比光纜的成本低,而且對這樣的技術來講,一根光纖可以被多個用戶共享,這塊的成本相對傳統的網絡并不見得高。另外光纜網絡還有其他優點,比如維護工作量小,也不會被腐蝕、偷盜。所以綜合起來看,目前整個FTTX成本已經到了大規模商用的階段。
主持人:各位對未來幾年通訊市場的預期怎樣?未來幾年會不會有比較大規模的爆發?
余景文:我談一點個人的理解,我同意許總說的從技術發展和整體成本來考慮,已經到了FTTX大規模發展的初步階段,但是從我們運營商角度來看,現在有這么兩個因素還是必須要考慮的,FTTX發展的步伐。首先因為現在沒有特別明顯的端到端的業務需求存在,所以我們目前線網還是有大量的網絡資源,還是能夠滿足目前和一段時間的高帶寬需求,即使有些用戶接入距離遠,提供不了那么高的帶寬,但可以縮短距離,把最后一段的距離縮短到1.2公里、1.5公里這樣的范圍內,實際上可以給90%以上的用戶提供滿足20兆帶寬的需求。這相對于現階段的業務需求來講,就能夠滿足帶寬需求,可以跟FTTX加DSL這種接口模式做比較,有可能是更節省成本的,如果這兩項綜合成本比較還是DSL有成本優勢,還可以延續一段時間,所以大規模發展還會滯后一些。
主持人:有沒有用電、O的成本?
余景文:因為考慮的是接入點狹義,對網絡的改造工作量并不是很大,如果改造工作量大可能就會考慮這個方案是否可行了。如果該改造工作量不是很大,可能延續原有的維護體制,維護人員還是對目前網絡模式、網絡現狀得心應手,這樣還是有利于推進進展。我還是講成本的因素,剛才講的因素主要是從滿足業務帶寬需求,成本因素現在來講應該還是比現在推進一種FTTX的建設模式還是要低。
許明:非常贊成余工的觀點。運營商會根據業務的需求選擇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這個性價比包括滿足業務需求,另一方面建設的成本、維護成本盡可能的低。不管是電信還是網通,都是在做這樣的工作,縮短距離提供寬帶,這種方式不管從建設成本還是維護的成本來講,目前是很好的選擇。中興通訊也是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更好的支持運營商的光纖。目前大帶寬業務的需求還是比較缺乏的,目前是這樣的情況。但我們也要看到,對大帶寬有需求的高端用戶還是存在的,還是不少的,所以我們FTTX這樣的建設,可以先從高端用戶入手,滿足他們的需求,以跟各地交流情況來講,應該都有相當的用戶群,比如中小企業、別墅、高端的商品房等等,還是有部分的需求。雖然建設成本的降低、成熟,隨著業務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需要。從建設成本來講,我們現在很多新建的小區,如果要布設銅纜建設的成本可能是非常高的,因為銅纜遲早要過時、被淘汰,這種情況下還不如布光纖。業務需求的發展速度也是相當快的,中國電信有規劃,到2010年普通用戶到8兆帶寬,現在用不著到2010年了,現在就已經很多是4兆了,可能到08年、09年已經有很多用戶需要8兆貸款了,其實這種發展速錄是很快的,國內ADSL應該是在01年大規模發展,當時是512K,我們現在看07年大家部分是4兆,在這短短的6年里,帶寬應該是以前的8倍了,如果照這個速度發展6、7年,如果再來一個8倍,顯然我們現有的網絡是支持不了的,因為整個帶寬的需求發展,可能不知不覺已經增長很多倍了。所以像現在發達的國家,比如西歐、美國,大家已經發展FTTH、或者FTTB,為用戶提供25兆以上或者50兆以上的帶寬,他們固網運營商在做的都是這樣的工作,比如西歐所有大的運營商都有這樣建設下一代寬帶網絡的計劃,都是建設下一代的寬帶網絡,未來可能5年到100到的帶寬,這樣的發展國家對國內運營商也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他們走過的很多路我們也是差不多的,他們現在面臨的需求,我們在未來兩到三年內也會面臨。
另外,它是新的建構模式,牽扯到大量的光纖布放,這是基礎性工程,所以我覺得對運營商來講,已經有這個業務了,已經有迫切的需求了,再建設這樣的網絡,這時候已經太晚了,所以要提前準備,我們已經看到是這么一個方向,所以我們要為業務發展做準備,同時帶寬上去了也會帶動更多帶寬的業務發展,帶寬上去了需求會產生,需求出來會進一步促進網絡的發展。
張傲:我覺得兩位已經說了,我基本統一特點的看法,余總說的兩個問題我們這樣看,首先從需求角度來說,其實并不一定是用戶沒有這個需求,而是我們目前我個人感覺,還是談稍微的多了點,做的稍微少了點。比如我們做了很多成本分析、模型,都是基于某一個地方或者某幾個地方幾百戶左右或者是幾千戶的規模的應用分析,其實我認為這個分析不太具有代表性的,如果一個東西大家知道,通信行業很多東西沒有上升到一個量的層面是很難知道他是什么樣子?,F在是幾萬或者是幾十萬線路的規模,如果上升到100萬線、500萬線的規模,我相信我們現在對這個東西的看法會更加全面。本身業務和網絡是互相促進的,我們運營商都要轉型,原油的窄帶語音業務和移動通信的發展,對固網運營商沖擊比較大,如果說固網運營商還是堅持語音收入為主要的來源,我相信這種每個人對手機的消費消費可能比互聯網要多很多,社會在發展,移動和固網融合也是趨勢,我覺得作為電信固網運營商也要考慮如何在將來的競爭中處于領先的地位。
我們經常發現,很多地方一看堵車,一問為什么?前面在修高架橋,很多司機同志就會罵了,之前為什么沒有想到,如果在新建的時候就把這個橋修好了,這里從來不堵車,誰也沒想到兩年以后或者三年以后,如果這時候再來修,對這一段交通的影響會特別大。我的意思是說運營商在進行網絡規劃的時候,還是要適當考慮將來的業務發展需求,我們也不能太保守,隨著不能太激進也不能太保守。國外的主流運營商的目標基本是10到100兆,而我們國內預測最多20兆左右,這個東西如果新的業務是層出不窮的。我相信最早的時候大家也沒有覺得計算機,奔騰3就不得了,隨著IT的發展速度是很驚人的,只要有一個好的承載網絡,業務肯定會不斷的涌現。第二關于建設成本,我還是覺得FTTX的建設成本的誤會,大家覺得這是高不可攀的的,如果大家回憶ADSL,已經太便宜了,因為剛開始的時候都是上萬美金。我覺得咱們建設FTTH上過于謹慎,我覺得有時候和運營商一起,做一些上規模的應用,探索一個比較合理的模式,如果說DTS僅僅提供語音應用,投資回報比較長。而我們電信也開通很多新的業務,在這塊應該還是大的,成本應該不是很制約的因素。如果建設成本在2000左右,現在的ADSL也是1300左右的成本,如果我們采用FTTX的模式,后期的維護成本會極大的降低。我們在北京電信、武漢電信開的比較多的FTDB的工程,也做了一些分析,也就是1000塊錢左右。這兩年我們也在組織一些業內的同行在回龍觀小區參觀,回龍觀小區發展FTDB比較典型的地方,大家知道回龍觀是北京比較大的經濟適用小區,用戶規模已經接近1萬,成本在1千塊錢左右,包括線路和設備的成本,用很多同事的話說比DSL成本還低。我們真正做多了自然會發現到底成本是怎樣。
主持人:今年運營商的主要在EPON,那GPON的還有機會嗎?
許明:首先我覺得國內運營商目前來講選擇EPON是非常正確的,從全球應用來看,在日本已經有1000萬用戶,在韓國應該達到1.00用戶,產業鏈發展已經非常成熟,相對來講,成本要低。第二從整個的技術的成熟度來講,比E要高,這體現在比如互聯互通,電信目前在國內使用我們E互聯互通,都已經沒有問題了,而這是一個網絡大規模發展的基本前提,EPON還需要一段時間進行完善、功能測試等等。第三從業務承載能力來講,為什么在美國、北美、西歐有主流運營商選擇GPON,它的網絡支狀況和中國不一樣,從業務需求來講,有大量的TDM專線業務,這些業務給他們帶來非常豐厚的利潤收入,這塊他們不能額社,,比如在美國有大量的PBX,這個業務需求狀況在國內是不存在的,我們網絡比較新,基本上比較少,比如PBX,基本上沒有了,而在美國應用是非常普遍的,EPON可以很好的承載,是沒有任何遜色的。所以我覺得應該講目前國內選擇用EPON會有比較好的成本滿足目前說有業務的需求,而且可以快速部署網絡,我覺得這是比較正確的選擇。至于GPON在國內游沒有機會,這個問題要邊走邊看,因為這兩個技術都在發展,盡管在不斷完善,EPON也在不斷發展,現在基本上已經定了,明年應該有可商用的產品推出,兩個技術都在發展,最終要不要使用呢?還是要根據運營商對自身業務滿足的需求以及到時候多種技術來進行選擇。但是對中興通訊來講,我們同時面對國內、海外全球的市場,同時對各種PON的技術都在進行研究和開發,在我們產品上,可以同時提供EPON和GPON,國內我們上EPON的設備也可以支持GPON,如果對運營商來說以后切換的塑料、建設的速度會更快,成本也會更低,這也想也是對今后發展的體現做的一些準備。給運營商提供更多的選擇,謝謝。
張傲:其實我覺得技術很難說哪一項技術更好,只有說更合適,就像章大家買衣服一樣,不一定是最昂貴、華美的,因為每個人的身材都不一樣,這點來說,平時很多人會說,中國選擇了EPON,電信跟網通的EPON成熟度還是比較認可的,但有些人會這么問,為什么國外大運營商可能都選擇了EPON,我們對這個也做了了解,本身宣傳上大家覺得我們會選擇EPON,但目前實際商用的EPON的網絡用戶,是很少的,包括Y提出,06年底要達到幾萬戶的目標,但目前他們也還是在部署EPON,國外運營商網絡狀況和國外還是有一些差距,國內很難找到真正的ITM網絡,從這方面來說,我們是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并不一定是別人的一定是好的,覺得大家接觸比較多的是ITM,說這個技術很完美,但有些東西市場是最有發言權的,在這里我不評價誰好誰壞,我相信在未來幾年里,市場會做出選擇的,我相信用達爾文的進化論“適者生存”。
余景文:我特別統一他們的發言,尤其許總講EPON在發展,GPON也寨發展,市場選擇才是最重要的,你問的比較尖銳,技術本身并不尖銳,發展幾年之后哪個在中國更有優勢會選擇哪個,如果這兩個都成熟了,各有一定份額也是可能的。對于我們這塊關注并不是說特別關注是EPON還是GPON,并不是作為最終選擇的問題,我們關注的實際上還是FTTX的應用,如果FTTX整個一套系統產業鏈,技術只是其中的設備技術這一個模塊,只要FTTX的業務驅動足夠了,它的技術程度達到了,用戶成本、建設模式成熟了,技術體制這塊我們會做出在合適的場合下選擇合適的技術,這應該是比較合理的規律。至于你說是不是因為我們集團公司上半年做了關于EPON的工作,是不是有某種信息,實際上我們跟廠商的思路還是比較一致的,也是變奏便看,目前是EPON比較成熟,因為E互聯互通標準是我們研究院起草的標準,之前是我們集團公司內部的標準,然后組織測試,這是我們來推動EPON在中國這一兩年的發展成熟。這是針對目前的情況,也是摸索一些建設模式,看看滿足業務需求方面有哪些問題,如果說現在GPON的成熟情況我們是不是也要推動一下,也是本著變奏便看摸索著來的態度。
主持人:您提到標準問題,目前施工層面講,FTTX的標準有沒有一些施工建設的標準?
余景文:從網絡建設上講,肯定需要,但這套標準和技術標準的制訂還是有區別,技術標準比如我們可以跟蹤國際標準,我們可以在實驗室進行測試、驗證,就能夠把標準完善出來,還是比較適用的。關于施工維護是經驗積累的結果,如果沒有大量的試點、省市的實驗進行積累、整理,這個標準出來是很難有指導性的。
主持人:各位覺得FTTX下一步如何擴大規模的應用?還有哪些技術層面的改進和提高的地方?
張傲:其實我覺得從現在的觀點來看,技術就是在發端的發展,而且目前從現階段,包括中國電信集團牽頭對EPON提出的技術要求和規范進行定義,這對于國內推動E的大規模應用都是比較好的契機,也是比較大的動力。但從技術本身來說,可以基本滿足目前的網絡建設需要,但可能需要完善的是我真的大規模應用以后,會不會出現一些運維方面和工程方面,可能還需要再優化、完善,我們不用、不大規模應用這些問題都很難得到解決,所以技術只能是在應用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所以技術問題應該來說,目前來看只是如何更加便于運維、管理,所以說我覺得應該是希望在將來網絡建設規劃里,和運營商、媒體朋友一起,來不斷的發展和完善現有的技術的解決方案。
許明:我的觀點跟張總觀點一致,比如EPON還是FTTX,使用技術來講,現在應該是非常成熟了,比如EPON在國內的用戶不是很多,但在國外已經有上千萬了,但在應用中可能遇到一些問題,比如運維等等,這需要根據中國國內的運營商自身的機制和特點進行設計和完善,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做,這個事情是不建這個網絡,問題不會暴露出來,只有在做的中間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所以這是今后發展的一個方面。
另外就是隨著業務的發展,對新業務的支持,這我想不管是哪個技術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業務的發展對產品要求不斷的進行改進、完善。這是共性的問題。
余景文:確實應該再擴大一些建設規,更多的探討不要拘泥于一兩種建設模式,比如說替代銅纜等等,咱們國家各個地區的發展模式不一樣,經濟發展程度也不一樣。還有南方和北方,對于各種客戶,小區適合建FTDB,有的適合建設光纖到樓層,各種模式,有它各自的特點,如果不進行各種模式的探討,確實會暴露出一些問題,技術層面我認可兩位的觀點,不存在什么瓶頸,只是經驗積累上所有多做一些。
主持人:是針對應用和后期維護的優化上?
余景文:對,重要是積累一些實際經驗。
主持人:今天訪談到這里,非常感謝三位嘉賓做論壇,謝謝大家。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