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璐璐
上周末,中國網通公告宣布了總投資可能高達150億元的“光進銅退”項目計劃,盡管這一大規模的投資計劃聽起來讓人興奮,但是從時間上可以看到,這項計劃預計于2008年動工,并需三到五年才實施完畢。
中國網通副總工程師左風透露,網通計劃在北京等地試點光纖到戶,將寬帶上網速度提高到8M,到目前為止,北京覆蓋用戶已經超過2萬。
到底還有哪些因素在阻礙著我們享受8M或者更快的網速?
日前,業內諸多知名學者、企業界人士齊聚南京并出席了“全國光纖通信會議”(OFCIO 2007),就光纖通信尤其是光纖到戶的發展現狀、趨勢以及目前所面臨的成本、內容、體制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高成本抑制積極性
“要想做到光纖到戶,有三樣東西最重要:一是成本二是成本三還是成本!”來自美國Bell實驗室的厲鼎毅教授認為,降低成本是推行光纖到戶的關鍵所在,成本居高不下已經成為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
光纖到戶的成本包括設備成本、施工成本等,據與會人士透露,早些時候平均每線的安裝成本約為4000~5000元人民幣,現在雖然有所降低,但仍在2000元以上。
而目前普遍應用的ADSL寬帶上網,根據上海電信的收費標準,其初裝用戶只需交納130元的工料費即可,如果用戶在已有固定電話的基礎上接入ADSL,那么還可以免交工料費。
光纖接入與ADSL接入,兩者成本相差如此之大,無怪乎運營商對光纖到戶的熱情不高。對此,相關企業人士在會議上也毫不諱言:“做光纖到戶,運營商不賺錢,設備商賺錢。”
而這樣的高成本,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
那么,如何才能降低成本?有學者在會議上提出,降低成本和擴大用戶規模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過程。“預計用戶達到100萬以上,成本就能降低到1000元左右。”
此外,通過技術手段來降低成本也在人們的研究之中。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常瑞華教授在大會上指出,納米器件的應用可以降低通信成本,并且實現超寬的帶寬。
電信業轉型之于光纖到戶
此次會議上諸多人士紛紛強調,光纖到戶是否能被廣大消費者認同,也要看它能否提供豐富的節目內容、好的增值服務。
對此厲鼎毅一再重申:“光纖到戶,技術只是手段,內容為王。”事實上,“內容為王”的提出,深刻反映了目前我國電信行業所面臨的轉型現狀:原先的電信業務主要依靠語音業務,現在的增值業務都需要打造內容。
電信行業的轉型對光纖到戶的發展,具備不可小覷的推動作用。由于語音業務的萎縮,使得中國網通、中國電信兩大固網運營商不得不將注意力轉移到寬帶網絡業務上。中國電信已開始在廣州、北京、武漢和上海等四個城市進行光纖到戶試點。
中國電子學會來國柱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指出,隨著光纖到戶的發展,一些深層次的政策、體制問題將會逐漸凸顯出來。如光纖接入提供的高帶寬無疑將推動IPTV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會在網絡上收看電視節目,但是網絡電視將由誰來監管?網絡電視的監管問題至今未有定論。
此外,來國柱還指出,目前建筑行業的住宅設計對光纖到戶也存在不利因素。因為目前住宅房間里采用暗線線路,而光纖作為極細的玻璃絲,很容易損壞,不能像銅線那樣隨便彎折,因此安裝起來比較麻煩。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