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頻寬需求更加提升、傳輸內容與品質要求不斷更新,現階段的網絡架構似乎將不太能滿足客戶需求,因此,下世代網絡之研究與開發即受到既有廠商的注意,然經過這2年的激烈生存競爭的淘汰下,廠商們的現況又是呈現什么樣的競爭狀態,由圖一中可一窺究竟。我們將市場區隔為利基(Niche)、領導地位(Leadership)、過往/既有(Legacy)與具危機/轉折點(Crisis)的市場等四部分觀察,目前市場主要的領導廠商有Alcatel、Lucent、Nortel、Ciena等,處于利基市場而欲進入領導地位的廠商有Siemes、Fujitsu、NEC、Cisco;而Tellium、 Sycamore、Corvis與Marconi則處于危機點上。分析會陷入危機的公司,通常是無法擴大產品線與客戶群,進而侵蝕其本身主要產品的利潤。
危機重重的廠商
以Tellium、 Sycamore、Corvis這三家公司來說,在最辛苦的這兩年中于Wall Street的股價,猶如自由落體般的下滑,損失相當慘重。Corvis是將發展重心放在應用于Long-haul DWDM之Ultra-Long-haul(ULH)領域上,但目前這個領域的發展并不如預期的順利;Tellium是專營在光交錯連接系統Optical-Cross-Connect(OXC)上,但該領域目前市場發展情況不理想;Sycamore則全心投入Long-haul DWDM市場,但面對領導廠商如Alcatel、Lucent、Nortel、Ciena與Cisco的競爭壓力下,經營倍感壓力與艱辛。
Marconi在歐洲是傳統SDH設備與Long-haul DWDM設備的生產廠商,目前也將事業版圖擴大到經營下世代設備的開發,亦投入MSPP領域,雖然其漸漸擺脫許多競爭對手,但在這兩年電信事業萎糜的這段時間,讓Marconi背負沉重的借款壓力,無法順利的開發下世代設備生產的新技術,成為其市場發展的絆腳石。
具備利基優勢的廠商
而占據利基市場的廠商通常具備較強的生產技術能力,只不過無持有數量龐大的有價證券或本身資金雄厚,或是市場占有率不高,包括的廠商有ECI Telecom、Tellabs、Fujitsu、Siemens、NEC與Cisco,這些廠商目前所處的位置相當吊詭,若經營良好則會往領導地位的方向發展,若經營不善則容易掉入危機重重的位置。
ECI Telecom與Siemens在這幾年中經營的相當不錯,主要是其經營策略的犀利操作所致,當電信產業相當蓬勃時,Siemens即賣掉旗下生產光通訊設備的子公司Optisphere,而ECI Telecom亦是出售生產光通訊設備的子公司LightScape Network,當2001年底,新加入的電信業者經營失敗、通訊產業也陷入前所未有的難關中,這兩家公司當初所賣掉子公司的資金,正好幫助他們渡過最困苦的時機,直到今天,仍是市場中主要的電信業者與設備供貨商,市場的地位相當穩固。
Cisco雖然在MSPP市場中失去優勢的地位,然在2002年時重新投入OXC市場的經營,直接與Ciena在都會網絡的市場上較勁,而Cisco更是全球Router與LAN Switch生產的佼佼者,面對眾多競爭廠商,其市場占有率仍然有上升的趨勢。
Fujitsu曾經在美國SONET MSPPs的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是美國RBOCs長途SONET ADMs設備的主要供貨商,當RBOCs準備拓展其相關建設時,Fujitsu理所當然成為其采購的對象,Fujitsu與RBOCs的合作關系必須保持密切,方能贏得市場商機。然最近RBOCs延緩其MSPP的采購案,因此Fujitsu至今尚未接到這個大客戶的訂單。
至于NEC在這幾年中有失去市場氣勢的微機,因為在Long-haul DWDM的市場遭遇困難,雖然對外宣稱要將發展領域轉往都會以太網絡,然都會以太網絡市場的競爭對手已相當多,經營起來倍感艱辛,此外,NEC在全球電信事業中有勢微的跡象,現在將經營重心放在本土(日本)市場,待國內市場穩固后,縱使會遭遇困難,但仍要將觸角延伸至美國與亞洲其它地區的市場。
具領導地位的廠商
Alcatel、Lucent、Nortel這三家公司,于市場的經爭力相當,皆為生產終端設備下世代光通訊設備的廠商,市場占有率亦相當高,除了既有的光學產品生產線,更與全球各地的設備商有良好的合作關系,且資產與營收相當可觀。
Ciena在過去幾年中不斷失去市場占有率,主要是在2001年到2002年之間Long-haul DWDM的的營收銳減許多,根據IDC預估至少有損失10億的營收,其產品線相當多樣化,且Ciena仍然積極在爭取Long-haul DWDM的市場。雖然2002年時獲得ONI系統廠商于都會DWDM設備的訂單,但其仍然不被認可是都會網絡市場中的領導廠商,因為并未獲得Omnia所需ATM設備的訂單,加上在2001年時接下Cyras于MSPP所需之訂單,到目前為止的營收不如預期,ONI訂單的營收尚未有助益,因此,其設備主要的應用市場仍在長途網絡部分,于都會網絡的市場占有率并不理想。
表一是各領導廠商之發展重心分析,這四家廠商的主要競爭力皆在Long-haul DWDM方面,在進入都會網絡中,唯有Nortel在以太傳輸器的發展較其它廠商具備競爭優勢,而Lucent與Nortel在全球各地都有生產或服務據點,Alcatel則專注在歐洲與亞洲地區,Ciena則以北美為主力市場,對于具備成長潛力的亞洲地區之經營,相較其它廠商來的薄弱。不過這些具領導地位的廠商,在不同地區致力發展并大放異彩,市場區隔性相當不錯,何嘗不是種健康的競爭態勢。
三、結論
都會網絡將成為百家爭鳴之地
產品線廣泛已成為成功進入下世代光通訊領域的必要條件,Long-haul DWDM的市場固然重要,但其成長速度在未來5年中將呈現趨緩現象,2007年時將不再是Long-haul 的天下,反而在都會網絡中各項設備的需求將是不斷的向上成長,縱使OXC是從Long-haul的領域開發生產,但在都會網絡中仍具備適當的需求性。
另外,到2007年SONET/SDH MSPPs于都會網絡中的應用有極高的機會;都會WDM/CWDM將扮演重要角色。而以太網絡之組件在都會網絡終將具有極高的必要性,且以太Router、Switching更是以太網絡中設備服務廠商急需的關鍵組件?,F今于以太網絡中經營相當不錯的廠商為Cisco,相當具有成為領導廠商的機會,因此,廠商對于都會網絡與以太網絡的經營將變的相當積極與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