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 10 月 27 日,受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管理辦公室委托,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在武漢對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擔的兩項信息產業發展基金項目:《喇曼光纖放大器》和《大功率超幅射發光二極管》進行了驗收。
驗收專家組首先聽取了項目組負責人江山、付成鵬分別對項目所作的總結報告和會計事務所所作的兩個項目的財務決算審計報告,審查了驗收資料,并現場考察了生產線。經過認真討論,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兩個項目各項技術指標達到或優于計劃任務書要求,全面完成了任務書的目標,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希望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爭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議信息產業部繼續給予滾動支持,盡早開發出另一類新型器件并實現產業化。
《喇曼光纖放大器》項目組通過兩年的攻關和建設,取得優異成績:
該項目研究采用偏振合波與消偏技術,可減少泵浦個數,降低器件成本 30%~40% ,具有高的性價比;通過泵浦波長優化配置,泵浦功率可調,實現喇曼放大增益平坦;研制成果所用的大部分元器件實現了國產化,具有自主技術;具有安全控制和自動增益控制的功能,具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屬國際首創;成果已應用于實際光通信工程,獲得成功,并開始批量投放市場。 完成了喇曼光纖放大器生產線建設,年生產能力達到 500 臺,累計實現銷售額 1050 萬元。
《 大功率超輻射發光二極管 》項目組開發出性能 SLED 器件,取得多項技術:
在材料生長工藝技術上優化了量子阱結構,拓寬了器件的光譜,提高了器件的輸出功率;同時從單片 MOCVD 外延生長轉向 3 片 MOCVD 外延生長,提高了產率;在管芯結構工藝技術上開發出吸收區技術 , 攻克了管芯端面超低反射率鍍膜的技術難點,有力的提高了生產的成品率;優化了組件的封裝結構,改善了器件的熱穩定性,減小了器件輸出功率隨環境溫度而產生的變化;開發出符合光纖陀螺、光纖應變傳感器等應用場合需求的高效率保偏光纖對軸耦合封裝技術;在以上改進現有技術、提高技術指標、提高成品率和工效基礎上,制定了作業指導書,建設了年生產能力 4000 只的中試生產線,開始小批量投放市場,取得良好經濟效益;申請了 4 項專利;
兩項產業化項目的成功通過驗收,表明光迅技術在光電器作的開發和產業化工作又邁上新的臺階,為光迅公司又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您的網絡更可靠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