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移動通信市場的增長正在放緩,一方面固網潛力凸現,移動運營商與固網運營商之間的巨大差距很可能不會維持很久。
全球市值最大、用戶最多的移動運營商中國移動正在享受自己的黃金期。2006年,中國移動前六月營收達到2000多億元人民幣,利潤達到461億元,中國移動一家占據了整個通信市場70%的份額。從發展速度來看,對比2005年,中國移動營業收入增長為20%,而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的增長率則只有4.5%和2.2%。但是,移動運營商與固網運營商之間的巨大差距很有可能不會維持很久。
目前,全球最大的專業移動運營商沃達豐(VOD.LSE)正在努力擺脫困境。2005年,沃達豐創紀錄地虧損了219億歐元,除了要為過去幾年激進的全球擴張政策埋單之外,移動通信市場的變化也讓沃達豐感受到壓力。目前,美國的移動通信價格為每分鐘0.08美元,而歐洲市場的價格為0.23美元,仍舊有相當大的調整空間。
談到沃達豐的困境,InvestopediaAdvisor公司的觀點認為,在經過幾年兩位數的增長之后,歐洲移動通信市場的增長已經變得平和。追求新客戶已經不是市場的主題,現在主要任務是如何保持現有的市場份額,并從每個用戶身上獲得更多的收入,吸引用戶更多地使用語音業務之外的增值服務。
過去,移動運營商希望3G的到來可以提高ARPU(每用戶平均貢獻的電信業務收入值),但是,現在來看視頻短信等3G業務遠不能抵消語音業務的損失,全球移動通信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過去了,除了一些新興市場之外,全球移動通信市場的增長正在放緩。
而對于已經快速發展了幾年的中國市場來說,移動通信增長放緩的跡象也已經出現。2005年初的一段時間,中國移動也曾經一度面臨增長放緩的局面。目前國內重點城市的移動通信滲透率已經達到97%,增長已經接近瓶頸,中國移動正在向無線互聯網和農村市場這兩個新的藍海挺進,但是,農村市場的ARPU值并不是很高,而無線互聯網在技術和市場規則方面仍舊充滿不確定性。
如果固網運營商取得3G牌照,會不會對移動運營商帶來實質性的挑戰?很多人認為不會。因為中國市場上已經有一個很典型的案例——擁有綜合牌照的中國聯通就未能在全國市場給中國移動以真正的競爭。幾年發展下來,雙方的差距反而越來越大。
分析其原因,除了中國聯通當時決策方面的問題之外,中國聯通也沒有具備固網業務,而且當時固網在業務開展方面也的確有局限性。而現在融合通信技術的發展給了固網運營商新的發展機會,IPTV、網絡視頻等技術應用表現出了新的競爭力,雖然這些新業務還沒有表現出足夠的財務拉動能力。
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曾經一直看好固網運營商未來的發展前景,在調任中國電信之前,王曉初掌舵中國移動時就曾經談到,在未來的3G時代,中國移動最忌憚的是來自中國電信的競爭,而非中國聯通。當時的王曉初并未細談其原因,在王曉初來到中國電信之后,他馬上就讓外界看到了中國電信真正的價值所在:向綜合服務提供商轉型。
事實上,也就在最近一段時間,已經有國外投資者迫不及待地在中國電信的股價較低的時候,開始增持中國電信的股票。不久前,澳洲銀行和摩根大通就已經通過增持成為中國電信的主要股東,看好中國電信獲得3G牌照之后的發展前景。
有固網運營商的高層透露,它們的許多新業務在未來會具有非常強的市場吸引力,固網在終端經過升級之后,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綜合增值服務平臺,可以在電子商務、娛樂等內容方面開拓新的潛力。幾乎被人遺忘的固定電話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在人們的生活當中重新占據重要的地位。另外,電視以及其他的家電平臺也讓固網運營商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諸如電視上網等新業務也已在秘密的試驗當中。
來源:互聯網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