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迎來了首個信息通信領域國家級基礎設施!4月14日,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揭牌儀式在前海舉行。
據了解,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是我國互聯網頂層架構多層次立體化調整的一次全新探索。目前全國共有3個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除了深圳,此前還在浙江杭州、寧夏中衛開展了試點。
這個中心“新”在哪?
什么是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要理解這個概念,首先要認識傳統的互聯網交換模式。
據了解,長期以來,我國主要依靠骨干直聯點與傳統交換中心(Network Access Point, NAP)疏導骨干互聯單位網間流量。根據百度百科詞條解釋,骨干網(Backbone Network)是用來連接多個區域或地區的高速網絡。每個骨干網中至少有一個和其他骨干網進行互聯互通的連接點。不同的網絡供應商都擁有自己的骨干網,用以連接其位于不同區域的網絡。
在這種模式下,網絡與網絡之間要想互通,信息往往會“繞路”。
比如,企業1想要傳輸信息到企業2,由于采用的運營商不同,企業1要先通過運營商1傳輸到運營商2,再由運營商2傳輸到企業2。這樣往往會降低信息交換的效率,企業運營成本也更高。
而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就像是互聯網時代信息高速公路“交通樞紐”,集中匯聚網絡資源和互通流量,實現“一點接入,全網連通”,能有效提升網絡性能,降低網絡接入和流量交換成本,促進網絡資源開放共享,是重要的網間互聯基礎設施。也就是說,信息從企業1到企業2,中間有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作為“中轉”。這樣信息傳輸的效率將極大提高,運營成本也將大幅降低。
大數據時代呼喚更高效的互聯互通體系
近年來國家不斷積極探索開展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早在2015年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工信部透露2016年重點工作任務時就提出,加快互聯網國際出入口寬帶擴容,探索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試點。
2019年10月,工信部批復同意在杭州開展國家級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掛牌“國家(杭州)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這是全國第一個新型交換中心試點。
2020年12月,工信部正式批準同意深圳開展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建設。同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推進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建設,提升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互聯互通質量,優化數據中心跨網、跨地域數據交互,實現更高質量數據傳輸服務。
為何如此迫切?不難理解,近年來隨著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蓬勃發展,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轉型,原有的互聯網信息交換模式已難以滿足大數據時代的通信需求,建立更高效便捷的數據交換平臺日益迫切。
開展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將有利于構建形成布局合理、高速高效、動態靈活、安全可靠的互聯互通體系,對于完善我國互聯網架構、加快網絡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為什么是深圳前海?
選擇在深圳前海落戶,為什么?在今天的揭牌儀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表示,深圳前海作為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互聯網市場繁榮發展,是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的理想試驗場。在前海開展試點,是工業和信息化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支持前海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重要舉措。
數據顯示,目前深圳已經建成擁有超過4.6萬座基站的5G覆蓋網絡,走在全國前列。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前海更是在數字化上頻頻發力。不僅出臺《加快5G網絡建設的十條措施》,積極開展5G智能網聯汽車體驗示范線建設,同時,基于前海信息樞紐中心建設,集成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打造“IDC+云+多平臺”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底層架構,建設智慧前海云腦等。
可以說,前海開展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試點,完全是有基礎有底氣的。
該中心落戶前海,對前海、對深圳來說意味著什么?這不僅大幅提升深圳在國家互聯網架構中的地位,同時促進深圳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產業集聚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大灣區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為打造信息基礎營商環境高地提供重要支撐。
深圳方面也表示,深圳和前海將深入落實工信部批復要求,支持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有限公司快速推進后續試點的各項工作,重點在運營模式、管理體制、監管制度、發展模式、網絡與數據安全等方面先行示范,確保試點取得實效。同時,落實市委、市政府要求,加快推進前海深港數字經濟集聚區、深港數字經濟小鎮等重大平臺建設,加快形成“大前?!睘硡^數字化、智能化產業的向心力,為數字經濟企業在前海集聚發展提供最佳環境與最優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揭牌儀式現場深圳市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有限公司獲頒營業執照,該公司與深圳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騰訊公司、鵬博士等10家企業簽署意向協議,成為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的首批用戶。
未來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將開展流量交換等基礎業務服務,提供多種互聯接入方式,根據不同需求提供增值業務服務;探索融合創新的發展道路,包括探索IPV6、人工智能、SDN為代表的新技術,云互聯、混合云組網為代表的新型業務的創新;吸納工業互聯網元素,探索“以網絡連接為核心,向平臺化延伸”的面向工業互聯網的交換中心;配合國家通信業務開放政策,探索面向香港、東南亞乃至全球的國際互聯網交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