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C訊 2025年6月27日,商業發展經理James Anderson撰文指出,當前美國半導體制造業正迎來投資熱潮,從臺積電3月宣布的1000億美元五廠建設計劃,到環球晶圓近期40億美元的增資,全球芯片巨頭紛紛布局美國市場。數據顯示,2022至2032年間美國半導體制造產能預計將增長兩倍。
但繁榮背后隱藏著巨大隱憂:行業嚴重缺乏工程師和技術人員。2024年報告顯示,到2030年新增的約11.5萬個工作崗位中,預計有6.7萬個(占比58%)面臨招聘困難。目前美國勞動力市場短缺約2.73萬名工程師和2.64萬名技術人員,這種規模的人才缺口可能危及投資回報乃至美國芯片制造安全。
SEMI基金會執行董事坦言,半導體行業在工程專業學生擇業時"幾乎隱形"。盡管ASML被稱為"最重要卻無人知曉的公司",但整個行業仍需提升公眾認知度,讓人們理解幾乎所有領域的進步都依賴于半導體技術。
為吸引工程師,行業需要將半導體硬核工程與AI、跑車、太空旅行等創新領域關聯,同時改善薪酬福利。2024年研究顯示,工程師認為半導體行業薪資較低、靈活性差且學習機會有限。要與獲得風險投資的初創企業競爭,半導體公司必須提供更具競爭力的薪酬方案,并增加靈活工作安排和職業發展機會。
在技術人員培養方面,新建制造設施需投資本地人才培養項目。臺積電去年投入500萬美元與商務部、亞利桑那州商業局等合作開發獨特的技師培訓計劃。學員作為全職員工接受在崗培訓,同時參加每周課堂學習。由于當地技術人才短缺,臺積電曾不得不從臺灣調入大量員工,導致亞利桑那工廠量產推遲至2025年。此后公司宣布與當地工會合作開展培訓計劃。
其他行業巨頭也日益重視技能提升項目。例如Actalent團隊與全球軟件組織合作的人才培養計劃,十年來已成功培訓多元背景人才,這種模式同樣適用于半導體行業。
半導體人才缺口不會一夜消失。要實現發展雄心,企業必須立即行動:改變行業形象、提高薪酬競爭力、建立完善培訓體系,為未來培養技術人才。正如專家所言,現在是時候讓年輕工程師認識到半導體工作對美國創新經濟的基礎性作用了。